985研究生,救不了本科“雙非”;名校博士光環,照不亮35歲后的“就業路”;學術成果寥寥,拿不到高校教職崗offer;沒職稱,沒頭銜,也與“編制”無緣……普通碩博,如何應聘高校崗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教育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2022年考研人數為457萬,比去年增加了80萬。
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考研形勢也如此嚴峻,不難看出,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仍是輿論焦點。
· 壹 ·
考研、讀博,提升學歷就能破解就業難題么
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人想通過考研、讀博,提高學歷的方式來降低自己的就業難度,于是出現了許多人瘋狂追逐學歷的局面。
社會鼓勵學習,也支持進步,努力提高學歷并沒有錯,但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們要知道,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階段/層次,扮演著何種角色,都是會遇到困難和麻煩的。倘若覺得“只要提高學歷就能解決一切就業煩惱”,那就大錯特錯了。
高學歷僅意味著: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就業選擇、能夠承接某方面更加復雜艱巨的工作。碩博群體畢業后想要進入高校工作,仍需付出努力。
那么,普通碩博群體如何才能進入高校?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反思幾個問題:
- 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教學/科研。
- 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分析,進高校是不是最優的就業選擇。
- 自己能否適應高校的工作環境。
思考完這些問題,大家還是很堅定地想要進高校的,請參考以下建議:
01.保持清醒認知,尋找合適目標
拿博士為例。有些人本碩博皆出自名校,研究成果突出;有些人畢業學校不出名,但是成果突出、能力強;有些人既非名校,也沒成果,但經過幾年努力,擁有了博士學歷。
同為碩士,情況也不大相同。有些人畢業于top大學,有些人畢業于普通院校,有些人打算止步于碩士,有些人卻想著工作后能繼續深造。求職者的所處境地不同、想法不同,當然求職的目標也大有不同。
求職第一步,就是要制定適合自己的求職目標:
● 高職高專院校
● 民辦本科院校
● 普通本科院校
● 985/211等知名院校
一般來說,高校的辦學層次越高,對應聘者的要求越高,此外,招聘門檻還受經濟因素的影響,所處地區越發達、經濟實力越強的院校,要求也會越高。
▍給博士的建議:
求職條件較好的(有國內外名校經歷、成果豐富)博士,可以沖刺下經濟發達地區985/211院校。
985/211院校畢業但成果不太豐富的可以投遞下偏遠地區的985/211院校或者普通本科院校。
普通本科院校的博士,成果突出的可以投遞下公辦本科,成果不太突出的可以考慮下民辦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
▍給碩士的建議:
畢業名校且有意向深造的碩士可以爭取下知名院校的行政教輔崗,無意向深造的可以考慮下公辦本科教輔崗和民辦本科、高職高專的教師崗。
普通院校畢業的碩士可以考慮下偏遠地區的公辦本的教輔崗或者民辦本、高職高專院校的一些相關崗位。
本建議僅供參考,具體目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求職經歷進行靈活調整。
02.保持理性思考,切勿自暴自棄
不可否認,當前的就業市場上存在著一些就業歧視,比如“第一學歷不是985/211,不要”、“年齡超過35歲,不考慮”、“女性求職者的簡歷,不看”,我們肯定不能因為這些歧視的存在而自暴自棄,也不能因為在求職的過程碰了幾次壁就原地“躺平”。
這些歧視肯定是不對的,但也是客觀存在的,一時間也難以根除。求職的過程中遇到了可以盡量規避,如果不符合對方設定的求職條件,那也別耽誤自己的寶貴時間,求職是雙向選擇,不合適,就換下一家!
03.收集求職信息,抓準求職機遇
從某種角度來說,誰能掌握更多的招聘信息誰就能擁有更大的就業選擇權。盡可能多的收集適合自己的招聘信息,然后加以篩選,是提高我們求職成功率的有效舉措。
▍信息收集來源參考
以單位為導向:各單位的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就業網。
以信息為導向:專門收集各類高校招聘信息的網站,例如高校人才網。
以活動為導向:由各個單位組織的面向碩博的各類招聘會。
一般來講,高校單位會在新的一年開始制定新年度的招聘計劃,春季會有比較大的招聘需求。年末各個單位的招聘計劃基本都已完成,招聘需求較少。
但是偶爾也會有一些單位沒有完成招聘計劃,有大量的職位空缺,這個時候向此類型的單位投遞簡歷,一般通過率較高且單位的效率也高(有點類似于撿漏)。
▍怎樣找到這樣的單位
一般來講,年度招聘計劃完成的單位都不會在年末進行大規模的招聘宣傳了,還在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推廣、單位老師還密切配合參與的就是招聘計劃需求未滿的,大家可以抓住機會趕緊投遞簡歷。還有一些單位新申報了項目或者課題,會產生新的人才需求,留意此類信息也可以找到合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