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了我簡歷的人會和我有一樣的感想:80后的博士是最受傷的一代博士。
偶的簡歷:
1996年湖南省第一屆擴招,我1997年初中畢業,通過提前批考試進入當地最好的重點中學。1999年,因為青春期憤青太嚴重,被高中以勒令退學方式清除,錯過了2000年的最后一次3+2高考。2001年再入實驗中學。2002年高考,因理綜考試失敗,以比重點線低一分的成績入某省重點大學。2006年,以專業成績第一獲推薦免試資格,入某科學院碩博連讀。2010年,因工作突出,獲準四年完成學業,預期獲得生態學博士學位。
解讀80后博士的傷:
傷口之一:上個高中不容易。偶1997年初中畢業的時候,中專還很流行,中專畢業后尚可以找到工作。但隨著擴招,開始流行高考。當時偶就讀的中學一共招收四個班:三個文科,一個理科,每個班60人,其中40人編內,20人計劃外。當時高中入學考試的壓力不亞于高考。
傷口之二:高中時代的誤區。進入高中時,正值青春期。當時我們班的情況是只要你成績好,做什么都是對的,成績是一個人智商的代名詞。偶高中入學時學習非常努力,5科總分全班第二。但當時流行一種為自己塑造神話的幼稚行為――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無需任何努力就成績很好。為了給自己塑造神話,偶開始逃學。因為逃課,學習下降;為了持續神話,開始交白卷。現在回頭看,一個人學習成績的高低真的就是一切嗎?好希望當時有個從心里面關心我們的老師,而不是為了我們的成績和他的利益的老師,出來告訴我們該如何成長。
傷口之三:高考后遺癥。2002年高考,與以前3+2考試不同,理科綜合一共300分,選擇題6分/道。當時的情況是手一抖就可能從清華掉到湖大,再一抖就下了重點線。我是經過兩年3+2訓練出來的,在社會上滾了兩年再上高中本來不容易,最后理科綜合200都不到。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同學都進了西交大,湖大,重大等,而我只能選擇某個省級重點大學。進入該大學才發現,我們班是我所學的這個專業的第二屆學生,教師中沒有一個專業人士。
傷口之四:我的本科同班同學。去年,去海南某大學作報告,會后聯系了本科的一個要好同學兼舍友。晚上10點多見到他,但聽他講完境遇,當時鼻子都酸了。舍友是福建人,當時的成績是全班第三,考研時也考某科學院,因英語考試差點沒考上。后來到海南某農場工作。工作三年多了,工資1000多點,沒有女朋友。我覺察出他的為難,但除了心酸也無能為力。
傷口之五:我要做多少個博士后?7月我就要畢業了。本科的學校建議我回校教書,導師建議留所,北京某所建議去做博后。我很幸運,能有這么多選擇。我該如何做選擇呢?回本科學校教書,年薪不到四萬,十年之后評個教授。留所,年薪五萬,十年之后評副教授。去北京做博后,年薪不到三萬。而我在農村的老父親,做點小生意,每年的收入尚不會低于5萬。不論我選擇高校教書、留所,還是去北京做博后,買房都很辛苦,愿意做房奴又找不到奴隸主。看到今年北京某師范大學招聘表中明確表示“境外博士”,想想最后還是做了一個讓周圍所有人跌破眼鏡的決定,去境外做博后。不知我博后出站后,中國又變成什么樣了?我這個被別人艷羨的幸運人到底要讀幾個博后才能在北京謀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