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燦同學的自我介紹: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來自杭州的大三學生,自己的專業是物流工程,但是并不是很喜歡這個專業,因為課程設置一些比如機械類,電子電工,還有制圖類的課程,凡是有工程類的課程都挺讓我傷腦筋的。因為要盡早對自己的職業方向做一個規劃,所以寒假的時候便給自己布置了這個作業,然后前天無意間搜到了一葦網,如獲至寶,著實讓我興奮了一把,因為一直以來我對自己都不是很了解,這兩天,我把上面的測試幾乎都做了以便,結果如下:
1、主導職業錨:創造/創業型,接下來便是服務,生活,挑戰; 2、SDS職業興趣:企業型。職業代碼是ESC; 3、職業發展興趣是:ISTJ; 4、風格色彩是綠色 藍色 紅色,其中綠色主導; 5、DISC行為模式是完美主義者,被動與制約; 6、沖突處理是回避型。
因為我目前還是大三的學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有從事工作的經歷,所以對自己的未來更加的迷茫。在大二的時候,我曾經賣過臺燈,而且業績不錯的,準備工作做了一個星期,然后賣了4天,銷售了3000多塊錢,因為第一次賣東西,所以薄利多銷,掙了600多塊。也曾經和同學開了一家服裝店,但是因為一些原因,開了2個多月就轉掉了。然后08年10月份,加入了杭州一個創業俱樂部,并且在自己學校推廣這個平臺,取得了一定的業績。
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是一個相當負責任的人,做事往往能夠被人以穩重的感覺,一般能比較快取得對方的信任,做事細心,比較注重人際關系,但是自己專業的知識學得不理想,但是有一點,大學以后沒有發過一次脾氣,后來做了測試之后,才知道自己面對沖突的時候,屬于回避型的,我總是希望身邊的關系和環境比較和諧點。能夠比較快的作出一個決定。行動力比較強。很多時候我比較享受一個獨處,這樣讓我比較舒服。愛看書。
因為剛進去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但是通過銷售改變了我,我就在琢磨自己以后出去想做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請問,怎么規劃才是比較科學的??我再稍微再介紹一下自己,進入大學之后,對我改變最大是2008年,主要是在思維方式上改變很大,2008年做了如下事情。
1、 暑假的時候我在浙江某公司實習,其中學習的如何在賣場里做一些大型的活動,比如說促銷,節假日的活動,當時我還在里面做了一個市場調查,還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得到了經理的認可。
2、 還有跟一個同學,在學校旁邊開了一家服裝小店,自己裝修,用黑色的紙報墻壁貼成了黑色的情調,后來因為資金的原因,自己課程比較忙,還有就是跟我合伙的同學,一點沒有主動性,就散伙了,轉掉了。
3、 在學校里賣臺燈,也是跟一同學合伙,是我的溫州老鄉,當時翹了好幾天的課,首先拿著一些樣品臺燈,去每一個寢室接一些訂單,然后第二天送過去,當時還叫了我們班的女生幫忙,事后每個人送一個臺燈作為回報。
4、 2008國慶的時候,參加了我一個老師的創意創新思維培訓,講如何利用工具很快的產生創意的,培訓了一天之后,我和參加過培訓的同學在學校里搞了一個陽關創新創意小組,我是組織者,對于那些剛加入的伙伴,由我給他們講培訓的內容--就是介紹創意工具,但是剛開始人還好,有個十多個人,后來就沒人了,自己也深刻的反思了一下。
5、 大三第一個學期,自己有強烈的決心學習英語,從2008年9月17日開始,每天起來晨讀英語,讀了一個半月之后,在圖書館的門上貼了一張紙,號召學校里想學好英語口語的人一起讀,后來找到了十來個,每天早上在學校的瀑布旁邊讀,后來因為一些英語培訓,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所以組成一個團隊,每天早上多一個小時,現在有五十來人了。現在放假回家,每天早上都會讀一個小時的,已經讀了4個多月了。
6、 然后08年一個自己一個重要的觀念轉變,是學習了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所以交到了很多的真心的朋友。
7、 在09年2月1日的時候,自己投資了1680塊,去贏家上了一個公共演講的三天的課程,收獲非常大,首先開發了自己的學習潛能,然后找到了真實的自我,再是培養了自己公共演講的能力。
一葦網顧問的咨詢輔導:
看了你的自我介紹以后,我覺得你是非常要求上進的人,而且充滿了外在的活力與創意,而且,持續的學習在你的身上體現得非常充分。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是,是否你的內心和你所表現出來活力、創業、精力充沛是一致的呢?為什么這么問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真正”的自己,也有一個“外在”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自我與生俱來的氣質所決定的,而外在的自己呢,卻是自己基于對于外界情景的判斷以及社會對于自己的要求所希望表現出來的。如果真正的自己和外在的自己是一致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不用多加掩飾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如果外在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差距很大呢,我們就會刻意地嘗試去表現出另外一面。如果兩者之間差異很大,可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職業上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自己與外在的自己并沒有誰好誰不好的區別,這只是在認識自我方面的一個探索罷了。我會在下面再來談你的“雙面”。
談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我們一般基于真正的自己去進行規劃。因為如果生涯規劃的結果是自己內在的自我所熟悉的,那么,我們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工作起來就得心應手,而且愜意愉悅。所以,我們會基于性格與自己的興趣去進行規劃。那么,我們來看看你的性格與興趣。
ISTJ,這是一個內向、實感、思考、判斷的性格類型,這種類型的性格,通常會被類似軍事、公務機構、國家行政機關、傳統制造、信息技術、物流與地產這些職業領域所吸引;你的職業興趣的組合是ESC,這個霍蘭德代碼對應的職業包括:院校研究主任,門診部主任,行政助理,業務經理,營業主任,信用和收款經理,食療主任,日間護理中心主任,學生處主任,教務處主任,教育節目編導(電臺及電視廣播),員工關系代表,就業處主管,商業廣告執行制作人,財務規劃員,古跡管理員,保險辦公室主任,媒體主管,高校注冊處主任,管理機構主管,安全事務參謀,理發店或美容院經歷,購買者,主調度人,理賠審查員(業務部),公共管轄區主管,首席偵探,谷物升降機管理員,導游,家庭能源咨詢主管,抵押貸款面審員(財務),電臺臺長,零售店經理,保險銷售代理,房地產銷售代理,書籍銷售員,聯誼會會長,舞臺經理,車站經理(鐵路),總收付員(金融機構),貨場經理(鐵路交通),汽車租賃管理員,證明者/示威者,觀光導游,總主持人/女主持人,理療助理,處理助手,購物調查員,電話推銷員。
好,接著我們將嘗試將與你的性格相符的職業領域,與你興趣相符的職業領域進行重合來尋找哪些是同時符合你的性格與興趣的職業領域。我發現兩者之間重合的部分比較少,為什么呢?因為ISTJ主導是內向的,職業興趣ESC主導的E企業型卻是外向的。我們再來看你的沖突處理模式,回避型,也是內向的;我們再來看你的DISC圖示中的內在行為模式-SC調解者以及認知行為模式-CS完美主義者,都是屬于人際關系導向內向的。
這樣看起來,我就有必要重新詢問,這個職業興趣是真正你喜歡的?還是你覺得社會上所需要的?還是你認為這種職業興趣才是一個發展的方向呢?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比較一下你的DISC內在圖形與外在圖形,圖形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你內心深處是一個內向、不愛多說話、和諧為主、追求穩定的人;但是你卻在外在表現形式上,希望能夠顯得能說會道,適應力強。同時,你也希望能夠表現的能力突出,方方面面都是一個高手。但是,現實中這種面面俱到的人才真是少之有少。
當然,如果你嘗試去進行內在、外在行為的融合,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營銷方面”的高手,這是非常可能的,從理論上說,這就是所謂的“習慣成自然”了。但是,目前我從你的外在行為圖示與認知行為圖示進行比較,你目前還沒有把外在行為融合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很可能你仍然需要一些時間來磨練。如果你外在行為模式,與認知行為模式始終不能融合,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1. 你始終具有創業的激情與各種創意,你可以每個幾個月就有一個點子(ISTJ的特長),但是卻往往不能持久或可能失敗,因為真正銷售人才的那種遇堅更堅,直面挑戰,勇于正面解決問題的特質,你并不是在骨子里就有; 2. 你希望在創業或嘗試銷售中體現出自己無所不能的傾向,但實際呢?創業往往需要一個團隊的支撐,單打獨斗的時代早已過去。況且,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總是可能片面的; 3. 自己一廂情愿的興趣,一個猛子扎入某個事業,到后來發現完全與自己所想的不同,也就草草收手。
那么,我對于你目前資料的總結是什么呢?綜合你的性格分析ISTJ,DISC分析(內在綜合均為CS導向),沖突處理模式為回避型,這三者之間的一致性非常之高,所傳遞的信息就是你很可能適合嘗試比較結構化的、要求紀律的、和諧的、比較穩定的職業環境;但是我們來看你的職業價值觀以及職業興趣,卻落在了創業、事業這些極其不穩定,需要很大韌性,直面沖突與挑戰的職業環境中。而且你的DISC外在行為圖示也正反映了你希望朝這個方向去發展。
人類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了,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我們自己的心態與認知去往自己所認為正確的方向去前進。因此,雖然你的“內在的我”與“期望的我”之間有所差距,但是你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磨練去達成,基于目前的資料,你不妨思考如下的建議:
1. 清楚了解真正的自己,與自己期望的“自己”,認識到目標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所在; 2. 銷售的方式很多,有技術銷售,有直銷,有輔助銷售,有電話銷售。如果能夠作為一個戰略性的銷售顧問,或者營銷策劃的高手,也是實現銷售的渠道; 3.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要期望自己無所不能,關鍵是建立一個無所不能的團隊; 4. 每次嘗試后,記得思考勝利或者失敗的原因何在,不要放過這個機會。為什么呢?ISTJ的人,往往在失敗之后,不愿意直接面對真正失敗的原因。而期望在下次機會來臨的時候,期望作出一個完全的計劃,但是,無論怎樣,世界上并沒有完全的計劃; 5. 我們贊成持續的學習 (Continuous Learning),但是,每次的學習我們一定清楚學習的目的何在,是否這個學習能夠有助于我的職業生涯發展。
最后,我希望指出的是,每種性格的人都可以嘗試不同的職業,并在職業上取得成功。好比ISTJ的人也可以在銷售的領域取得成功并獲得職業的滿足感,關鍵是取得成功的方式可能與他人不同,外向情感(EF)的人可能依靠人際關系獲得銷售的成功;而內向思考(IT)的人卻可以通過數據說明與妥帖服務獲得銷售的成功,你說呢?共勉!
朱燦同學的追加提問:
很感謝你的認真負責還有專業性 基于你的分析 我對自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我個人覺得認識自己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非常幸運能遇到像你這樣的人生導師 。有個問題 我不是很理解 外在模式,認知模式不吻合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我看了一下 我的內在模式和認知模式還是有點相符 這又代表什么呢? 是不是 當三種模式全部相似的時候 才是理想的狀態?
一葦網顧問的回答:
外在與認知行為模式的不吻合,意味著你正處于一個轉變(transition)的階段,具體地說,就是指你基于對于外界環境對你要求的判斷所作出的改變,還沒有融合成為你的骨子里的一部分。舉個例子來說,你覺得你需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才,因此你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來努力獲得你所認為的優秀銷售人才所應該具有的特質,但是因為你的本性并不具有很好的銷售天賦,因此,你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這種轉變,這種轉變就體現為兩張圖示之間的差異。
不能說三種模式全部比較相似就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實踐中,通常我們認為外在行為模式與認知行為模式的相似性,代表了一種“理想”的狀態。因為我們都是具有能動性的個體,因此,我們會基于外界對于我們的要求來調整我們的行為模式,一旦我們將這種要求內化為我們自己的習慣,這就證明了我們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了外界情景的要求,這種內化,就體現為外在行為模式與認知行為模式的相似性。但是通常來說,我們的內在行為模式是不變的,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