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與學院簡介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公布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2022年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自創立開始,廈門大學就以“世界之大學”為目標,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追求卓越的教學科研氛圍,形成了“廣納群賢、人盡其才”的群賢畢至傳統。
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洋研究院前身是南洋研究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東南亞研究機構,也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區域與國際問題研究機構之一。學院下設國際關系和僑務與外交系,擁有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南洋問題研究》(CSSCI來源期刊)和《南洋資料譯叢》;設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南亞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東盟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備案中心(馬來西亞研究所、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新加坡研究中心)。中國東南亞研究會、福建省東南亞學會的秘書處也設在我院。此外,學院擁有獨立的專業圖書館,館藏東南亞相關紙本資料11萬余冊,另有電子數據庫25種。
自創建以來,學院始終秉承“面向東南亞華僑、面向海洋”的國家使命,努力建設全球知名、中國領先的區域國別研究跨學科平臺和國家級高端智庫,現面向海內外招賢納士。
二、招收方向
招聘東南亞國際關系、區域安全與治理(含南海問題)、華僑華人、族群與社會、比較政治研究等領域的海內外優秀博士后,以及有扎實傳統學科理論基礎并有意進入東南亞研究領域的青年才俊。
三、崗位需求
擬招收世界史、政治學博士后8人。
(導師介紹詳見文后)
四、基本條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學風,身心健康;
2.具有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
3.不超過35周歲(1989年1月1日之后出生)
4.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對科研事業懷有高度熱情。
五、支持政策
1.薪酬及補貼:20萬元/年起(含政策性補貼),合作導師可根據博士后科研能力及表現,進一步追加配套,上不封頂。享受單位社保及公積金;
2.住房:可選擇入住校內博士后公寓(校園內,臨近幼兒園、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未入住公寓的按月發放租房補貼;
3.科研經費:可申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5-18萬);
4.子女:廈大幼兒園、屬地中小學;
5.對外交流:在站期間可根據科研需要申請出國(境)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學院提供部分資助;
6.留校任職:在站期間可申請學校教職,學校選聘優秀博士后留校任職;
7.其他待遇:健康體檢、工會福利等。
六、招聘程序
1.面向全球公開招聘,招聘信息常年有效。
2.有意申報者請提前與合作導師聯系,同時將簡歷(包含已發表科研成果與學術背景等相關信息)與合作導師推薦意見發送至學院博士后秘書郵箱。
3.學校和學院將根據人才引進和教師職務聘任的相關工作程序進行審核、接洽。
七、聯系方式
學院博士后秘書:李宏
辦公電話:+86-592-2188207
工作郵箱:lh0715@xmu.edu.cn
更多信息詳見以下網頁:
八、博士后合作導師簡介
高艷杰 教授
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洋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冷戰國際史、東南亞國際關系、印尼史等。招收東南亞國際關系史(含大國與東南亞關系)、東南亞國別史等領域博士后。
李一平 教授
歷史學博士,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國際關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亞太國際關系、中國外交、東南亞史。
范宏偉 教授
歷史學博士,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會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東南亞研究、華僑華人研究。
馮立軍 教授
歷史學博士,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理事、東亞東南亞區域研究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廈門大學學報編委。研究方向:中外關系史、南海海疆史。
劉勇 教授
歷史學博士,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中外關系史、中國茶葉海外傳播史。
劉計峰 副教授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馬來西亞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哲學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族群多樣性研究所博士后,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東南亞的族群與國族建設、海外華人。
王昭暉 副教授
華威大學博士,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國際關系、比較政治、東南亞研究。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