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氣象學院創建時建立的氣象學系, 1998年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氣象學二級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大氣科學學科2017年入選國家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連續獲評“A+”等級。
學院擁有中科院院士、教育部特聘.教授、國家杰青、國家重大人才計劃A類特聘.專家、國家重大人才計劃B類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40余人次;江蘇省“雙創”人才、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教學名師等省級人才70余人次;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氣象教學團隊、江蘇省“雙創團隊”多個教學和科研團隊。
一、招聘類型
1、“攀登計劃”博士后
依托我校申請且獲批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國家博士后人才專項等項目的博士后,項目獲批后同時簽訂師資博士后協議及優秀師資協議,辦結出站手續后可直接入職學校優秀師資。
2、師資博士后
通過學校人才面試,作為學校優秀師資儲備的博士后,簽訂師資博士后協議,滿足留校條件且辦結出站手續后可入職學校優秀師資。
二、招聘要求
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備良好思想品德。
2、已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或已滿足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要求;“攀登計劃”博士后要求博士畢業學校為國(境)內外知名高校(2024QS排名前200)或博士畢業學科為世界一流學科。
3、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和較強的科研創新潛能。
4、須在我校全職全時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師資博士后聘期一般為2年,“攀登計劃”博士后聘期為3年。
三、薪酬待遇
1、職業發展前景廣闊:“攀登計劃”博士后簽訂師資博士后協議和優秀師資協議,辦結出站手續后可直接入職學校,給予江蘇省高校事業編制,并提供安家費不低于100萬元,科研啟動費不低于50萬元。師資博士后簽訂師資博士后協議,滿足留校條件且辦結出站手續后可入職學校,并按當年人才引進標準提供安家費和人才啟動費。
2、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師資博士后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稅前),標準25-50萬元/年。2024QS排名前50高校博士畢業生年薪標準達50萬元/年,2024QS排名前100高校博士畢業生年薪標準為40萬元/年。在站期間同時獲得國家或者地方博士后人才項目支持,則在原薪酬基礎之上疊加國家或者地方項目待遇。特別優秀者各類資助疊加年薪可達百萬元。
3、可享綠色職稱通道:師資博士后在站期間,符合條件的可申報高級職稱。“攀登計劃”博士后設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參照入職即評要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
4、人才服務保障優質:按南京市政策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提供2年精裝修公寓周轉(拎包入住,免租金),享受與校內教職工同等工會、餐補、子女教育等福利待遇。
四、科研申報項目
五、團隊簡介
★中高緯氣候變化與東亞極端氣候(團隊負責人:王會軍院士)
團隊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大氣科學領域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為牽引,開展創新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中高緯氣候變異與機理、東亞極端氣候年際年代際變化機理、短期氣候預測理論與方法等。
需求專業:大氣科學專業
需求數量:2-3名
郵箱:mingkeng@sina.com
負責人主頁:https://faculty.nuist.edu.cn/WangHuijun/zh_CN/index.htm
★陸氣相互作用團隊(團隊負責人:陳海山)
團隊依托大氣科學一流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要開展陸面模式、陸氣相互作用、人類活動有關陸面過程、氣候變化對水文生態影響等方面研究。先后承擔國家級項目20余項,2017年評為“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需求專業:氣象、水文、生態、地理、遙感等相近專業
需求數量:4名
郵箱:yangzhou@nuist.edu.cn
★氣候變化與區域響應團隊(團隊負責人:周波濤)
氣候變化與區域響應團隊由南信大大氣科學學院院長周波濤教授領銜,主要從事氣候變化、極端氣候事件檢測歸因、東亞氣候和極端氣候變異機理與預測預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團隊現有成員12人,包括國家杰青、海外優青、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雙創博士等。近年來團隊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通信、科學 Bulletin、BAMS 等國內外高水平期刊。
需求專業:氣候、氣候變化、生態等相近專業
需求數量:1-2名
★氣候動力學與極端天氣氣候團隊(負責人:朱志偉)
團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i)氣候系統次季節至年代際尺度變化的多圈層相互作用物理機制;(ii)海洋與大氣關鍵模態的形成及其大氣遙相關影響的物理過程;(iii)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氣候的成因、可預報性及其預測技術研發。團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自然面上、青年、聯合基金等多個項目。近年來在氣候變異動力學,熱帶與熱帶外協同作用影響極端天氣氣候機理,延伸期天氣預報和短期氣候預測的技術理論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需求專業:大氣科學相關專業
需求數量:1名
郵箱:zwz@nuist.edu.cn
負責人主頁:https://faculty.nuist.edu.cn/zhuzhiwei/zh_CN/index.htm
★氣候預測與AI應用團隊(負責人:羅京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ICAR)由活躍在科研和教學一線的包括全職“國家千.人”等16名中、青年優秀科研人員組成。研究團隊圍繞地球系統模式的研發和氣候機理與預測開展研究,包括研發次季節-季節-年際無縫隙預測系統和基于機器深度學習的智能預測及分析方法以及研發資料同化、物理參數化改進方案等,關注ENSO及其多樣性的季節-年際可預測性以及不同時空尺度信號對熱帶氣候預測的影響,此外還關注全球變暖對不同時空尺度熱帶海氣相互作用過程的影響和機理,以及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降水和熱浪的物理機制和預測的研究。近四年獲批包括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博士后科學基金等10余項國家級項目,在氣候機理及預測方向進行難點攻關。
需求專業:氣象學、物理海洋學、人工智能等
需求數量:1名
郵箱: jjluo@nuist.edu.cn
★集合預報與模式釋用團隊(負責人:智協飛)
“模式釋用與集合預報”團隊負責人智協飛,德國波恩大學博士,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大氣科學學報》執行主編,國際著名氣象服務網站“天氣在線”聯合創始人 。團隊成員以中青年研究人員為主,在數理統計、診斷分析、數值天氣預報、AI在各尺度天氣預報中的應用等方面均具有多年的研究經驗。作為國內一流的數值預報研究團隊,在多模式集成、集合預報等方面做出國內諸多開創性研究成果,如創新性地提出了滑動訓練期思想,針對不同研究對象提出基于雨量分級、對象診斷評估(MODE)等研究方案,此外,將卡爾曼濾波、鄰域模態投影、深度學習等方法引入多模式集成預報中,有效提高了中期多種時間尺度下的數值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團隊多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與業務部門委托項目,并具有豐富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驗,和德國、美國的許多數值模式研究專家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多次出席國際會議并作大會報告,發表相關高質量論文200余篇。多年來,團隊瞄準國際前沿推進科學技術研究,解決了氣象業務部門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在氣象、水文部門的日常業務預報中以及重大社會活動的氣象保障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助力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需求專業:具有氣象學或者計算機背景,從事氣象AI方面的研發
需求數量:1名
郵箱:zhi@nuist.edu.cn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劉老師(大氣科學學院)
聯系電話:025-58731186
招聘郵箱:dqkx@nuist.edu.cn
聯系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寧六路219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郵編:210044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